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欠債博主:在網上記錄還債過程,告訴別人怎麼還債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


逾期往往是欠債人面對的最棘手的問題

在欠債群裡蹲了一段時間後,大連的小紅書博主@小七啟航(以下稱小七)選擇自己建一個群,用來溝通在負債—還貸路上遭遇的種種問題。


這是一個低調卻龐大的群體,潛伏在各個社交媒體“負債逾期上岸”的小組中,他們傾訴著自己負債的情況,交流關於欠債的恐慌、逾期的應對以及怎樣避免被“爆通訊錄”的操作。

“有些人就是不打算還錢了,還有些人自怨自艾,負能量很多。但我還是打算積極還錢,所以就想建一個群,大家互幫互助,介紹兼職,或者應對催債電話等。”小七說,彼時,她身上背著60萬的債務,在爆雷之前,她及時踩下了刹車。

在各大社交平台上,像小七這樣陷入債務困境的人不在少數,也因此出現了許多“債務優化公司”等機構,其中不少機構多打著“法務”的名義,聲稱可以為負債人解決催債問題;還有些則向欠債者推銷低息貸款以置換高息網貸,誘導欠債者借更多的錢。深一度發現,許多欠債者為了保住自己的征信,不斷地借新還舊,最終,在越來越重的債務中,不得不按下“逾期”的暫停鍵。

循環

沒有一個人,在第一筆借貸時,會覺得自己還不上。

小七從2018年開始借貸,當時她跟男朋友投資了一些虛擬貨幣,就從信用卡裡套現,後來做起了副業,線上生意需要不斷進貨,於是不斷地套現借貸。後來逐漸從倒信用卡走向網貸,是因為她姐姐急用錢,但她手頭緊,看了下自己名下一個互聯網平台有5萬塊的貸款額度,於是就套出來了。就這樣,從一開始的負債不到8萬元,慢慢地滾到了連本帶利的60萬。


“我大概知道小貸平台的利息比信用卡高,但並沒有比較過這兩者的利息差。”小七說。她也沒想過再去辦一張低息的信用卡,而是選擇了直接從網上借貸。

“我的信用卡從2008年上大學時就開始用了,額度很高,但新辦一張卡,額度可能只有兩萬。可是如果你去互聯網平台上貸,平台一下子就能給你5萬、10萬。相比較之下,信用卡升額度就太慢了。”小七說。

李勝則是在創業的過程中,一點點積攢了債務。2016年底,他從廣東深圳返回縣城老家創業,籌備開設家居零售店。2018年店鋪正式開業,由於資金周轉困難,就在互聯網平台上借了幾萬塊,就此滑入借貸泥潭中。


“因為自己創業,沒有社保和公積金,很難從銀行貸款,小貸相對來講比較方便。”李勝解釋。

開店資金回籠慢,碰上周轉不開時,就得去平台借貸。到了創業第二年,李勝發現自己負債越來越高。

錢,不知道哪去了,用他的話說,“算一算好像(錢)還在貨裡面,但貨是一倉庫的貨,手頭現金卻很少,負債越來越多,每次周轉都要借。”

和小七一樣,他也從來沒計算過不同平台的利率高低。“當時我記得大概1萬塊,每天的利息是5塊。”

而據另一位在豆瓣“逾期負債上岸”小組的四川網友“積極主動小星星”(下稱小星星)觀察,欠債人有一個共性,“都糊裡糊塗的,不知道自己借了幾家的總額和利息。”

小星星也欠了債。她告訴深一度,由於自己有房子,因此,當2015年她第一次試圖借貸時,平台直接給了她一個很高的額度。“第一次就有10萬左右。我只借了3、4萬,當時的利息是10%左右。”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,我來說幾句
上一頁123456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6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57 秒